近日,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攜手上海立達學院,首次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本貫通專業,擬從2025年開始招生,在傳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之上,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設計思維的培養。
據介紹,此次開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本貫通專業將圍繞“設計思維與技術深度融合”,聚焦移動應用開發、遊戲開發能力和計算機運維等三大職業崗位方向,開展“崗課賽證”一體化人才培養。
以移動應用開發崗位方向爲例,其專業核心課包括交互式網站設計、移動應用開發、數字媒體交互設計、智能感知技術等,課程內容的設計與“1+X數字媒體交互設計”證書要求緊密銜接,還融入了相關技能大賽的評價標准。在專業核心課之外,還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拓展選修課,前者重在拓寬專業知識領域,後者重在發展專業特長。
例如,《黑神話:悟空》中許多角色的打鬥招式均是在捕捉專業武術人員的動作基礎之上形成,而遊戲中那些古樸、雅致的樓宇、寺廟則是在掃描古建築實物的基礎上建模而成。該專業開設的“動作捕捉與數據處理”“三維建模”等專業課,能針對性地教給學生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該專業課程的整體設計注重課程間的邏輯關系和學段間的銜接,將計算機組成原理、智能感知技術等技術基礎課程前置到中職學段,將數字界面設計與制作、數字創意設計等創意培養課程由中職學段延伸到本科學段,與需要長期訓練、深入學習的技術技能課程一起構成貫通課程。
這樣的課程體系是在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據了解,兩校在設立中本貫通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組建調研團隊,走訪了16家新興數字産業相關企業和多所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的院校,並進行文獻調研、從業人員問卷調研和大數據調研,深入了解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行業的發展現狀、行業標准,以及行業人才的需求規格和層次。
經過7年學習後,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三大職業✅崗位方向從事開發、測試、産品設計、系統運維或項目管理等工作,可成爲移動應用開發工程師、移動UI/UX設計師、移動架構師、遊戲開發工程師、交互設計師、遊戲測試工程師、安全運維工程師、雲平台運維工程師等。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我國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如何培養適應數字經濟的時代人才,是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主任黃彬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爲此,該校以“文化+”“數智+”雙輪爲驅動,深入打造“融媒體智能傳播”和“數智創意設計”兩個特色專業群,優化專業布局。
因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本貫通專業將中職教育重實踐技能與本科教育重理論深度的優點相結合,通過“一年考核、三年轉段、七年貫通”,有效加強了✅對學生創新意識、設計思維和跨學科素養的培養,以滿足新興數字産業對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能順利開設該專業依賴于兩校原有的專業師資力量和實訓條件。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隸屬于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公辦全日制職業學校。其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開設于1962年,並在2023 年被確立爲“上海市中職優質專業”建設專業,教師團隊成員曾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主持並參與多項市級標准開發和在線課程建設。
另一方面,上海立達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備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數字科學學院是該校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3個本科專業。其師資隊伍中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博士生,以及在華爲、阿裏巴巴等著名企業任職的雙師型教師。
中本貫通後,兩校的計算機專業強強聯手,彙聚了一支實力雄厚、素質卓越的教師隊伍。這批專業教學團隊共計30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曆教師占76.7%,副高職稱以上教師占46.7%,雙師型教師占81.3%。他們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更擁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目前,兩校已有計算機軟件實驗實訓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實訓室、人工智能實驗實訓室等18個校內實訓室,用于支持學生的專業實踐。
此外,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兩校還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政行企校”四位一體共育人才模式,通過“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産教聯合體”,促進各方優勢互補,推動專業建設與産業轉型升級相適應。
正✅如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主任黃彬所期待的,兩校聯手打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本貫通專業,是對新興數字産業發展的積極回應,“我們將積蓄資源力量,培養適應數字化創新領域發展、滿足智能科技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期待該專業的學生能爲上海城市乃至全國各地的數字化發展貢獻力量。”